希望金融官网

400-010-5800工作日(09:00-18:00)

17340

房贷抵个税如何计算,2018年新政对购房者有哪些好处?

分类:

文章来源: 网络

作者: 网络

[返回主页]

2018-08-01 03:32:39

摘要

房贷抵个税如何计算?对于这种问题,大家是迫切需要了解的,因为房贷问题很复杂,也是很多人一生中比较大的事情,所以都很慎重,都说房贷抵个税能够带来很大的好处,但是大家也要切实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际的了解这种政策,才能够得到更大的实惠。

推荐词条: [个税] [房产税] [购房贷款]

房贷抵个税如何计算?2018有新政,说房贷可以抵个税,那么房贷抵个税有哪些好处?很多人都在关注,据了解房贷抵个税对于高薪阶层来说尤其利好,能够带来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你知道房贷抵个税如何计算吗?接下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给出详细介绍。

房贷抵个税是怎么回事?准确的说就是将购房人的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可以作为起税前项进行抵扣。也就是说,每月的工资先扣去房贷利息再交税。其变化并不直接体现在房产还贷上,而是体现在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上。

房贷抵个税会带来什么好处?有专家解读“个税抵扣房贷”最显而易见的受惠群体将是正在还贷中的人们,尤其是对于首次购房和购买首套房的人来说,这一政策将大大减轻他们的还贷压力;而对于那些购买二套房和已经还清房贷的人来说或许将无法享受政策带来的好处。

事实上房贷抵个税,对购房群体而言有很大的好处。特别是对于高收入按揭购房者而言,其缴纳的利息中有15%-45%是由政府来负担。例如:我们一个市民购置一套住宅花费200万,选择贷款按揭七成供30年的方式,并且每月都需要进行等额还款,大概每月需要的还款金额为7400元,其中包含有3500元的利息支出。如果他的税前每月收入是两万元,扣除相关费用后应纳税款2400元,如果实施房贷利息抵扣个税政策,按揭贷款利息可以税前抵扣,该市民每月所缴纳的税款将会减少,应缴纳的税款大约为1550元。

 

房贷抵个税如何计算,举例说明:


A先生是白领一族,假设他购买的是200万元的住宅,通过商业贷款按揭七成供30年,如果他选择的是等额本息的还款方法,月均还款额约7430元,其中约3541元是利息支出。

按照他的税前月收入为2万元计算,在扣除四金、税基等应纳税2404元。如果按揭贷款利息支出可以在税前抵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先生每月将少缴税约885元,相当于利息支出的24.99%。(在你缴个税前,先把应还房贷利息部分扣除,然后再计税,这样相当于你计税部分变少,你可以少缴税)
B先生是企业高管,假设他在上海购买的是1300万元的住宅,通过商业贷款按揭五成供30年,同样是等额本息的还款方法,月均还款额约34497元,其中约16442元是利息支出。

按照他的税前月收入为15万元计算,在扣除四金、税基等应纳税51132元,但如果把按揭贷款的利息支出在税前抵扣,B先生每月将少缴税约7399元,相当于利息支出的45%。

整理来说房贷抵个税政策更多的是针对于刚需人群。可以说当前的房贷利息很高,抵扣有利于减轻还贷人负担,而住房租金抵扣,说明税收政策要解决房租住的问题,降低房屋租金的压力,有利于形成租和买并行的房屋体系。这条政策虽然利好房地产,会刺激一部分购房需求,但如果说房贷利息抵扣个税再次催生一波买房潮,那大概是房地产销售的营销策略,或者是炒房客们的一厢情愿。

房贷抵个税如何计算?对于这种问题,大家是迫切需要了解的,因为房贷问题很复杂,也是很多人一生中比较大的事情,所以都很慎重,都说房贷抵个税能够带来很大的好处,但是大家也要切实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际的了解这种政策,才能够得到更大的实惠。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出借参考,网贷有风险,出借需谨慎!

文章链接: https://news.xwjr.com/data/17340.html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词条百科个税

个税即是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公民根据个人收入向国家有关部门缴纳一定比例的赋税,是每个交税公民必须要尽的义务,个人所得税是我国财政收入保持稳定的元素之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个人所得税发挥其调节作用,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维持社会稳定有其特定的作用,而且个人所得税市场有双向调节作用,个税会根据国民经济的繁荣而迅速增长,防止通货膨胀产生;而在经济萧条阶段,个税迅速减少,调节通货紧缩。对于公民来说,个人所得税会培养公民纳税意识,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有隐形作用。那么,作为一个高素质的公民,该不该遵守税收制度?我们该不该纳税?希望个税小知识对你有所启发。

精彩评论

我有话说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

  • 聚焦
  • 行业
  • 观点
  • 数据
  • 政策
  • 专题
  • 金融
  •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