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金融官网

400-010-5800工作日(09:00-18:00)

13366

反思和展望,网贷风波中裸奔的何止是牌照呢?

分类:

文章来源: 希望金融

作者: 希望金融

[返回主页]

2018-02-27 11:21:12

摘要

其实之前校园贷被紧急叫停已经给现金贷一个警示。所有挂着羊头卖着狗肉的生意也都是一锤子买卖,不会再有第二次的回头客。长久、有序、稳健发展才是最后的出路。

推荐词条: [P2P网贷] [现金贷]

其实,在这场风波中,裸奔的何止是牌照呢?

在最鼎盛的时期,现金贷是一个庞然大物。

据网贷天眼测算,目前现金贷市场存量规模约为600亿-1500亿左右。现金贷的潜在市场规模则高达4-5万亿。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杭州五个地区的主流现金贷平台总数高达646家,其中北京65家,深圳163家,上海89家,厦门216家,杭州113家。全国在运营现金贷平台数至少有2000家。

业务要合法,流程要正规,有牌照才是硬道理!但是截止2017年11月21日,市场上共有网络小贷牌照249张,其中完成工商注册的229张,已过公示期但尚未完成工商注册的网络小贷牌照20张。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还能借到款的APP,只有不到15%的是合规的。

那这么大的体量,这么火爆的市场,是不可能说消失就直接消失,一棒子打死的!

2017年12月《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之后,有些稍微有些抗风险能力的平台,靠降息、砍业务退回红线以里,一边继续放款,一边继续寻找着新的机会;有些平台直接跑路,胎死腹中;当然也有一些另辟蹊径的涉足了新的领域。比如由直接放款变成了商城消费,而把这条路走到极致的,就是趣店分期的分期商城了。

除了上游的一些业务转变,获取利润之外。还有一些平台或机构,从下游出发,针对身陷网贷旋涡,遭遇残酷催收和压榨的用户,帮助他们“上岸”为目标的业务。

一边是巨大的市场,而另一边是牌照限批、停批,而在两者中间的灰色地带,到底催生了多少看不见的“蛔虫”?那网贷之后到底该走向何方呢?

一提起现金贷,就是一连串的高息、催收、家破人亡等字眼,而在这个并不是充分暴露在阳光下的行业,有两点是明确的:

1、大多数现金贷利率很高,只要“坏账率不是太过分,就可以盈利”;

2、现金贷让很多中低收入者有了贷款的机会,这一点值得肯定。

17年下半年现金贷为何突然就得宠?
咱们先说结论:1、本身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2、某些企业上市更是在资本层面把原本合理的利润变成了暴利。

现金贷,一般是指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一种无担保、无抵押、无场景的小额短期信贷产品。过去,现金贷行业并不被资本市场看好,业内曾有公司年利润一个亿,估值也才一个亿。尤其是政府接手进行行业清理整顿,一方面砍掉一些无牌裸奔的平台,另一方面从利润上限、催收手段等方面打击了一波儿“不择手段”的不良商家。此举压榨了一些黑色的利润,打击一些见不得阳光的黑色产业,更让不少人以为现金贷会走向衰落。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现在回过头来再来看,其实把网贷这个行业推到风口浪尖的,“趣店”成了推波助澜的浪头浪!

2017年10月底,趣店,作为国内消费金融领域的独角兽赴美高调上市,开盘首日股价就暴涨21%。瞬间人们就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到这家公司,这个行业。以前人们担心,这个行业还有什么机会吗?还有利润,还有希望吗?现在觉得活得不仅活得挺好,还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后来,与现金贷或现金贷产业有关的公司陆续赴美上市,像拍拍贷、趣店、宜人贷、信而富和和信贷等。此举好像给现金贷行业打了一剂兴奋剂一样,从此脱缰的野马彻底释放出了惊人的能量。

很多人好奇,现金贷不就是线上的高利贷吗?也不是什么光彩的行业,那为什么还要放到大庭广众之下上市,搞得沸沸扬扬呢?

其实这就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游戏。上市这件事,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在圈钱。一方面是为了给企业低成本融资,扩大业务;另一方面是为了赶在国家相关政策出台、落地之前,进行最后一波儿收割,毕竟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监管之后,还是屡禁不止的有平台出来放款呢?

上文我们也提到,目前差不多两千家平台还在放款,持牌的249家,不到15%的比例。为什么现金贷依然还是人见人爱?

答案是暴利!之前就有统计显示,目前排名前10的现金贷平台,月放款金额在30亿之上。援引业内人士的话就是:“月放款10亿,除去坏账、流量成本、运营成本,净利润大概是六七千万”,这意味着排名前10的平台,每月纯利润有2亿以上。

现金贷大多数意味着暴利,而利润出在普通人身上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道理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贷款的利息高过坏账的金额,网贷整体就能盈利!

首先来说坏账

现金贷利息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坏账率很高!只有通过更高的利息平摊更高的逾期坏账(行业里叫资损),才能从整体上实现盈利。

除了一些比较大的头部平台,一般性网贷平台的风控因为数据样本容量不够大,所以风控模型一直是在“调教”的过程。规模小一些平台给谁放款、放多少,额度几乎就是“靠猜”,更别提全自动审核了!头部平台的坏账是可以控制在10%之内,而一般平台能做到50%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而在去年12月份左右,坏账、逾期这些收不回的账款是在成倍疯长的!

再来说说现金贷的另一面,那就是利润。

现金贷的借贷双方,因为是通过线上接触,双方根本不知道彼此,甚至都不知道把钱借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中间没有什么抵押和担保,必然产生坏账!为何依然能获取高额利润?这是因为不少现金贷产品有着极高的利率,目前市场上超过90%以上的现金贷产品都是高利率产品,平均年化利率应该高于200%。

但是问题就来了,高利息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借款利息,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为了规避高利贷的指责,保证盈利,不少现金贷平台名义上降低了利息,却以高额的手续费、管理费继续维持高收益。过去,这类游走在灰色区域的收费是否合理有一些争议,但在2016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依法审理和执行民事商事案件 保障民间出借健康发展的通知》已经明确表示,要严格执行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标准,对商业银行、典当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以利息以外的不合理收费变相收取的高息不予支持。

然而,对于一般性的现金贷公司来说,执行36%的年化利率基本上是等死。有这个行业从业的朋友曾经算过一笔账。首先,一个用户的“获客成本”,是50-100元,一旦用户申请了贷款,平台风控需要调取各方数据,单个成本是3-5元,行业一般的通过率是15%,也就是说,筛选判别一个用户的“数据成本”是20-30元,再加上坏账拨备、资金成本、通道费等等,整体成本在120-220元。

如果年化率是36%,借款2000元,一个月还款,利息只有60元,利息根本无法覆盖成本。

因此,绝大多数现金贷平台还是变相维持高利率,并用各种手段收回高额利息――短信电话轰炸,告知亲朋好友,贴大字报,甚至上门等暴力催收手段就接踵而至……

目前,现金贷的总体规模已接近万亿,积累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有调查数据显示,现金贷行业用户多头借贷行为(向两个及以上平台借贷)已超过50%,多数借贷人在3家以上平台借款。一般来说,当借贷人出现了多头借贷的情况,说明该借贷人资金需求出现了较大困难,不得不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

拆东墙补西墙,就是庞氏骗局最显著的特征了。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庞氏骗局最后还是要消亡,那现金贷之后的路还会继续吗?

要看需求,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对现金贷的需求
现金贷帮一部分人暂时度过了一些难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一个春节回老家,就遇到这样的例子。

同乡的一个小学同学小强,是一名90后,高考落榜本科,没有继续上大学,到浙江打工了两年后,结婚生子成家,不愿意与妻儿分隔两地,希望在老家谋份差事安稳度日,四处打听附近没有合适自己的工作之后,小强萌生了做点小生意的念头,但苦于没有积蓄可投入,生性内敛的他也不愿意向亲友四处借钱。

与在外上学的同学聊天的过程中,小强得知可以在网上很方便地直接贷一笔钱出来,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按照流程去操作了下,“当时先是在支付宝的借呗和网商贷里借了2万块钱,但是不够就又在网上搜索借贷,然后在App上根据要求填写个人资料,包括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通讯记录等信息,还有身份证拍照,基本上就是这些,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都是信用贷,个人信用没什么问题,就都能贷出来不少。”

他利用这笔钱办了个小规模的土鸡养殖场,生意做得还算顺利,“后来贷款的钱都顺利还上了没有逾期产生很多利息,虽然生意很小,赚的钱也不比在外打工多多少,但是关键是我能留在家里孩子身边,爸妈年纪也大了,出点什么问题随时有个照应。”小强说。

但是,在中国,根据央行数据统计,10亿成年人里有借贷纪录的只有4.4亿,这意味着有将近六亿人根本就没资格在银行贷款。而对于他们来说,能贷到款是第一位的,不管从什么途径,甭管用什么方式。就类似于,对流浪汉而言,能吃到东西填饱肚子就行,至于吃什么,都不是优先级最高的选择了。

那中低收入人群在我国都是哪些人呢?就是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比如无业人员、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等。这部分人,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因此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也很差。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申请网贷的人,尤其是申请了多个平台网贷的人,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除了监管,还有很多技术手段
高利息带来的盲目发展,让现金贷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非常混乱的状态。“一个老鼠能坏一锅菜”,仅靠行业一个或者几家公司自律显然不够。其实稍一不注意,现金贷很容易就变成了高利贷。在一些成熟发达国家都是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监管政策防止现金贷成为被人利用榨取利润的工具。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或许对当下会有启发。

以英美两国为例(美国部分州禁止现金贷),对现金贷的监管主要包括3个方面:

1、要求信息披露;

2、明确利率上限;

3、防止暴力催收。

信息披露,意味着现金贷企业要明确告知消费者贷款的年利率和还款金额,不能用日利率等方式迷惑和诱导消费者,同时,对一些之前隐秘的收费项目(砍头息、服务费)也要明确告诉消费者。

明确利率上限和总负担封顶,则是为了避免消费者陷入债务陷阱。我国的合法利率上限,年化利率不能超过36%。现金贷服务的是中低收入群体,确实需要较高的利率覆盖风险。

我国的超短期现金贷公司成立主要通过线上获取借款人为主,相比线下的门店银行等机构,运营成本已经算是比较低了。如果现金贷公司能提高风控水平和运营能力,那么降低费率是很有可能的。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风控是金融的命脉。对于风控的问题,2017年12月《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里是这样规定的:不得将客户的信息采集、甄别筛选、资信评估、开户等核心工作外包。也就是说,此后现金贷公司的风控系统必须是自己维护、开发、运行,而不能再去和第三方数据公司外包合作。

实际上,之前国内一些现金贷企业动辄300%―500%的年利率,正是因为风控太差,或者根本不愿意在风控上下功夫,才用极高的利率平摊坏账,用于维持生存。

而利用高利率弥补坏账的做法,只会走向死亡。为了弥补高坏账,必须提高利息,然后出现更多的坏账……看起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也正是国家整治和监管的重灾区。

因此保持一个较低的利率,就变相的淘汰了一波儿没资质、没资金、没风控的“小作坊”。虽然可能导致现金贷行业增速放缓,但这也能反过来让更多的企业加强投入和研发,提高风控水平,这有利淘汰劣质企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盈利是前提,从之前的发展来看,坏账是没办法避免的。那以往通过高息平摊坏账的做法已经是走不通了。

结论:今后的路应该这么走
所以目前,精细化运营,用规模效应带来的“规模经济”来提升盈利的空间是一条出路。实际上就是,规模扩张后会导致单位成本降低,达到规模效应。网贷平台能做的就是在36%红线以内,用全自动的信审,获取并甄别更优质的借款用户。降低信息获取的成本,降低资损和坏账,从整体上提升盈利。

我们来算一笔账,按照最高36%利润,普通用户借1000块钱,借一个月的利息是30块钱,也就是到期还本付息,30块钱的利润。

我们做最理想的假设。假设一个月之内有10000人对网贷进行申请。50%的通过率,5000人申请成功并最终成功获得借款,那获得的利润就是30×5000=150000。

普通用户去申请贷款,而在平台方面,就需要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推广、筛选、识别用户身份、放款、回款等。而网贷平台的任何动作都是需要费用的支撑。

一旦用户申请了贷款,平台风控首先需要调取各方数据判断用户身份优劣,单个成本是3-5元。如果大批量合作的话,是可以把成本控制在1块钱之内。假设用户身份资质很优质,就可以省去在很多无效用户身上花费的费用。而加上坏账拨备、资金成本、通道费等等,单个成本可以控制在30块钱以内。

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要整个过程中支出的费用少于从用户身上赚的利息,最后有盈余。在有限的利润空间内,如果把基数扩大,规模效应就能够无限放大,这样整体长期盈利就不是问题。

结语:其实之前校园贷被紧急叫停已经给现金贷一个警示。所有挂着羊头卖着狗肉的生意也都是一锤子买卖,不会再有第二次的回头客。长久、有序、稳健发展才是最后的出路。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出借参考,网贷有风险,出借需谨慎!

文章链接: https://news.xwjr.com/focus/13366.html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词条百科P2P网贷

p2p是现今最火的一种网贷方式,它是一种通过中介把借款方和放款方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方式,p就是person,就是一种人对人的网贷方式。但是在使用p2p网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第一个就是找到一个靠谱合适的中介,现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p2p网贷大部分都是个空壳是皮包公司所以我们最好选取比较大的知名的公司,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合理的估量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借款方还是放款方都要评估一下自己有没有能力偿还,或是失去这笔钱后会不会对自己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在使用p2p网贷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的谨慎。

精彩评论

我有话说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

  • 聚焦
  • 行业
  • 观点
  • 数据
  • 政策
  • 专题
  • 金融
  •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