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金融官网

400-010-5800工作日(09:00-18:00)

11042

信用报告|如何消除个人信用不良记录

分类:

文章来源: 希望金融

作者: 希望金融

[返回主页]

2018-01-22 15:35:28

摘要

当然,如果是个人信用报告中展示的信息出错,本人可以直接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出异议申请。需要本人亲自到现场提出异议申请,届时,带上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其中复印件要留给查询机构备查。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同胞来往内地通行证、外国人居留证等。

推荐词条: [个人信用] [信用报告] [信用记录]

信用报告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对每一个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该关注自身信用记录,避免出现不良信息。如果不慎出现“污点”,也要尽快想办法解决。

关注自身信用记录

即便是暂时用不到个人征信报告,也需要适时关注自身个人信用记录。

据了解,虽然市场上出现了包括芝麻信用等第三方征信机构,但最权威、用途最为广泛的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个人征信报告。自2004年建设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开始,征信已经悄然走进百姓生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了解,央行征信机构从信用信息产生的源头采集信息,具体来说,个人征信信息主要来自以下两类机构:其一是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专业化的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其二为其他机构,包括个人住房公积金中心、个人养老保险金等机构。

个人作为信用报告主体拥有知情权。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个人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当然,如果查询次数超过两次,则需缴纳一定的费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自2016年1月15日起,个人到柜台查询自身信用报告,每年第三次起的收费标准为10元/次。

当然,关注个人征信记录,并不是仅仅为了留意是否进了“黑名单”。其实,在央行征信中心并没有所谓的“红黑榜”,个人信用不会自动进入“黑名单”。央行的征信中心与其他第三方征信机构显著不同的是,不会对客户信用进行任何主观评价,也不会打出分值,只是客观地收集和展示客户的信用信息,比如每一笔信用卡还款情况,或者每一笔房贷偿还情况。而目前常说的“黑名单”,只是银行结合客户的信用报告和风控政策作出的综合判断,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法而已。

出现瑕疵怎么办

当个人信用记录出现瑕疵时,需要积极面对并查找原因。要先将欠款还清,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规范使用信用卡的良好习惯,每个月定时还款还贷,如有可能,不妨绑定一张卡自动还款,以避免类似的问题一再发生。

目前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即恶意欠款形成的不良记录是无法消除的,其实这个说法并无道理。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是对个人过去信用行为的客观记录,并不对个人的信用好坏进行定性的判断,不对欠款进行“善意”欠款或者“恶意”欠款的区分,信息的客观性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其次,商业银行等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机构会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其他信息对客户的履约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判断。因此,个人信用报告中不区分“善意”欠款与“恶意”欠款。这也就是说,不良记录并无“善意”或“恶意”之分,因而出现瑕疵之后,采取正确的方法还是能够消除的。

如果错不在己,个人信用记录是可以修改的。李先生在大学时候办理了助学贷款,约定是大学毕业后一年内还清,后来李先生本科毕业之后并未参加工作,而是考上了研究生,于是在本科毕业一年内向银行提出了延期还款申请,并由学校出面集体办理。但就在硕士行将毕业之时,突然接到贷款银行催缴通知,声称李先生逾期还款,而且已经记入个人信用记录。李先生马上归还了贷款,并向银行提出申请,学校盖章证明非恶意欠款,银行证明工作疏漏,三个月后信用记录作出了修改。

当然,不良信息记录不会因为贷款已经结清,或者信用卡已经注销等随之终止。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不良信息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展示5年。

最有可能在银行系统中留下不良记录的行为是:

1、信用卡连续3次、累计6次逾期还款;

2、房贷月供累计2至3个月逾期或不还款;

3、车贷月供累计2至3个月逾期或不还款;

4、个人信用卡出现恶性套现的行为,以及恶意透支行为;

5、助学贷款拖欠不还款;

6、“睡眠信用卡”未激活而产生的年费,且未缴纳而产生负面信用记录;

7、为第三方提供担保时,第三方没有按时偿还贷款;

8、欠账等经济纠纷法院判决;

9、被别人冒用身份证或身份证复印件产生信用卡欠费记录。

如何消除信用瑕疵

如果信用记录中出现了瑕疵,个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如果能够消除,应尽快采取措施,以免影响到日后经济生活。

除了上述李先生的案例外,因为银行和学校的过错导致个人信用出现不良记录可以修改,还有另外一些情况造成的记录不良,则可以申请将其消除。比如客户信息是被人盗用的、冒用的,那么客户应该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且到银行填写否认办卡或是贷款的声明书。一旦确认贷款或是信用卡与客户本人无关,那么银行会立即修改客户的征信记录。如果是自己失误造成的,需先还清所欠本息,同时还要坚持使用该信用卡5年,直至好的记录“挤掉”不良记录。

此外,如果因拖欠年费或者因为小金额欠款而造成的不良记录,也可以尽可能取得银行谅解,消除不良记录。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是年费和小金额欠费,只要能够提供合理理由,有的银行是会选择宽容的。

如果因为越权查询造成的不利影响,也可以通过质询来还自己清白。这是因为查询记录中记载了查询日期、查询操作员、查询原因和当年互联网查询次数等信息,据此可以追踪到个人的信用报告被查询的情况。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个人的信用报告因为贷款、信用卡审批等原因多次被不同的银行查询,但信用报告中的记录又表明这段时间内没有得到新贷款或申请过信用卡,可能说明此人向很多银行申请过贷款或申请过信用卡但均未成功,这样的信息对此人获得新贷款或申请信用卡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查询机构未经本人同意越权查询,会给个人征信记录留下瑕疵,发现这种情况可以向查询机构质询,也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映。

当然,如果是个人信用报告中展示的信息出错,本人可以直接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出异议申请。需要本人亲自到现场提出异议申请,届时,带上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其中复印件要留给查询机构备查。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同胞来往内地通行证、外国人居留证等。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出借参考,网贷有风险,出借需谨慎!

文章链接: https://news.xwjr.com/view/11042.html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词条百科个人信用

一个人的个人信用是在社会上诚信的基础,一个在市场经济中所要进行交易和其他经济活动都需要个人信用做担保,如果一个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出现不收约定或者做一些不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情,其个人信用就会受到损害,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于自我诚信的约束能力,则会失信与他人或者团队,个人信用对团队建设和社会和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人信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该重视保护个人信用,那么,如何在生活中营造一个良好的个人信用?一个人的个人信用提现在哪些方面?希望个人信用小知识对你有所启发。

精彩评论

我有话说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 admin

    干货l 教你如何打造完美个人信用!
    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如何打造个人的信用知识技巧

    1、打造个人信用

    首先,信用是一座永不枯竭金库,拥有信用就等于拥有财富。然而,我们在银行和朋友间的信用不是一开始就非常的大。信用需要我们去经营,需要我们去一点一点的积累。

    经常有人对我说:“,我从来不从银行借钱,也从来不找朋友借钱,是不是我的信用就很好?”

    不是的!

    为什么呢?因为银行没有历史的信用记录,就失去了一个判断你信用状况的标准。他不知道你借了钱到底会不会还。

    还有人经常问我:“为什么我和朋友关系都非常好,但是一找他借钱,好像朋友关系就没有了,电话都不接。”

    因为你们之间没有建立信用记录,他不知道你借款后是否会归还。关系好并不等于信用好。

    请大家记住一句话:

    “信用是从发生借贷关系开始的”。

    要想建立信用,就要发生借贷关系;信用记录,就是借与还的一个过程。

    那么,我们如何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如何在银行建立我们的信用?

    信用卡?就是我们建立个人信用最简单、快速的方式。

    2、提前经营以备后用

    每个家庭、每个个人,都会有买房、装修、生意经营等需要资金的地方。每当我们需要资金的时候,总是会想到找亲戚、朋友借钱。但是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亲戚、朋友什么都可以谈,就是谈到钱很伤感情。

    在所有的融资工具中,信用卡是最便捷的借贷工具。只要经营好信用,我们可以通过信用卡轻松借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资金。

    但是我们很多朋友总是没有提前去经营,到了需要钱的时候才想起申请信用卡,而申请下来额度又很低;还有的朋友因为不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信用,申请信用卡几年了,额度依然保持原来的额度。

    所以,你一定要提前经营好你的信用,不要等到要用钱了,才想起申请信用卡。记住,信用是要一点一点积累的。同时还要学会正确经营信用的方法,要不然就会信用卡申请三五年了,额度却还是原来的额度。今天就说到这儿,觉得小编的文章有用的话大家可以多多分享多多关注哦,明天继续更新更多信用卡知识技巧,感谢大家支持!

    2018-01-29 13:37
  • 聚焦
  • 行业
  • 观点
  • 数据
  • 政策
  • 专题
  • 金融
  •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