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金融官网

400-010-5800工作日(09:00-18:00)

27816

这届年轻人穷,因为他们太不会花钱了!

分类:

文章来源: 秃头少女

作者: 七点半理财

[返回主页]

2019-06-26 13:14:18

摘要

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是,虽然赚得多,但是花的也多,而且很多属于消费钱包,用花呗、信用卡分期购买满足愉悦的产品和服务。所以记账真的是非常重要啊。

推荐词条:

今天的分享来自“秃头少女”。这位单身未婚的90后少女发现,平时习惯节俭的自己,实际消费却是已经结婚、经济紧张的男同事的两倍多。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类似迷思。难不成现在的年轻热陷入了什么奇怪的消费心理吗?

01

以前,我从未觉得花钱也是一门学问。

就我目前的生活状况(单身未婚)而言,花钱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情感上面的满足,我花钱,以此获得愉悦的体验。

但是我又发现,很多时候,花钱并不能带来满足感,反而更容易让我陷入焦躁、烦闷、抑郁等负能量当中。因为花钱之后,在当下微弱的愉悦感散尽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紧缺的焦虑感。当然这种金钱紧缺不是指自己真的陷入缺钱的状态,而是一种安全感的缺失。

估计和我一样贫穷又赚的不多的小伙伴也会有类似的体验吧,程度不同而已。

举个例子,大三的元旦还是圣诞节,我们寝室一群人出去玩,所谓玩,不过就是吃吃喝喝逛街罢了,回来也没买啥东西,但是就是花了不少钱。玩得很尽兴,但回程的时候,我的情绪就一直很低落。

因为晚上等校车的人特别多,我们几个人就热热闹闹走回去。旧区树影幢幢,室友们一路开心自拍,我跟在后面心事重重。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每当我过得特别好时,就会觉得愧对父母;但是我又做不到做一个护肤只用“大宝”、出行只挤公交、吃饭永远不吃肉菜的人。所以我消费我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东西,从来不仰望奢侈品和精致烧钱的生活;但也因此容易产生“报复性消费”的心理。

我的报复性消费心理是如何表现的呢?比如夏天,我买了午饭之后通常会买一片西瓜,一片2元,性价比超低,但是我会买,因为我消费得起,因为实在太热了。

比如每次去超市,我买的零食的比例一定是同行人之中最多的,因为消费得起。

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很少买衣服、节假日很少会选择出去玩、除非用完否则不会添置的护肤品,以及只有口红和底妆的彩妆产品。

我工作之后也一直沿用这样的消费模式,所以我的同事觉得我日子过得紧巴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是我的消费并没有下降,每月花费是已经结婚、经济紧张的男同事的两倍多。

02

花钱是一个复杂的事情,由众多因素决定。本书为读者分析其中的主因,也就是花钱的内在逻辑。

最近阅读的《学会花钱》书中提到,任何人花钱的时候都是通过共同机制来进行决策的。而这个共同的决策机制是得到的价值是否大于支出的价格。

任何花钱都可以划分为三大类,消费钱包、投资钱包和投机钱包。

消费钱包的决定机制是效用,也就是花钱时带来的情感上的满足程度。这种满足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受到诸如环境、所处的身心状态以及价值观等多面影响。

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消费都能带来效用。当感受到的效用高时,花钱的价值就高,那么人们就会感觉物美价廉,从而买买买;而当消费带来的效用低时,人们往往觉得“不抵”,也就是常说的性价比低,这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观望或者不买。

投资钱包,投入该钱包里的商品或服务未来能创造现金流,从而得到回报。本月读的另一本书籍《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一样谈到现金流这个概念。何谓现金流?投入创造出的价值,即投资的回报。

那么,在使用投资钱包的时候,影响人们花钱的机制又是什么呢?是现金流的大小,也就是所谓的投资回报率。今天花的钱,在明天能带来较大的现金流,也就是投资价值大;反之亦然。

投机钱包,投入该钱包的商品或服务未来不能创造现金流,但是有望获得比本金更多的回报。花这类钱时,要做好亏损准备,尝试能否收获比付出的价格更好的回报。

投资钱包和投机钱包,一字之差,有何区别,为什么要单独分类?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投资风险低,投机风险高。并且在投资上花的钱,是能产生现金流的。

就比如你拿100块去投资基金,这100块钱在单位时间内能产生更大的价值,带来超过100块钱的本息收益。钱能生钱。但是同样100块钱,你拿去购买彩票,无论中奖与否,这种行为都属于投机。

彩票本身是不产生现金流的,那它带来的超高收益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我们称之为资金的再分配。奖池里的钱,也无数未中奖的投机者积累下来的。

博彩、字画、古董、各种收藏等都是属于这一类,它们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在未来的溢价(升值)空间多少,是由数量多少决定的,这本身就具备极大的不确定性。

而投资钱包和消费钱包如何区分,书中也有了很浅显易懂的例子。投入投资钱包的商品和服务在未来能产生更大的价值回报,但是消费钱包只是为了自己的效用,也就是情感上的满足程度。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女性健身、打扮、化妆花费的钱,如果是为了维持美貌,那就属于消费钱包;如果是为了日后遇到一个好男人,那就属于投资。这样的例子有没有涉及物化女性的层面,我们暂且不表,但是现实生活确实有很多这样的女性。这个例子即便不妥当,也是形象地解释了两者的区别。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很少去归纳我花钱的类别。我愿意为生活琐事买单,因为金额小;但是不愿意为添置衣物、护肤品等大额消费买单。综合下来,我并没有省钱,反而花了很多看不见的钱。

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是,虽然赚得多,但是花的也多,而且很多属于消费钱包,用花呗、信用卡分期购买满足愉悦的产品和服务。所以记账真的是非常重要啊。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出借参考,网贷有风险,出借需谨慎!

文章链接: https://news.xwjr.com/zhuanti/27816.html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精彩评论

我有话说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
  • 还没有任何评论,你来说两句吧!

  • 聚焦
  • 行业
  • 观点
  • 数据
  • 政策
  • 专题
  • 金融
  • 课堂